WFU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診間實例分享】很抱歉,我必須拒絕您的手術請求




 那天,他走進診間,氣場十足。

五官厚實、臉色紅潤,舉手投足都帶著福相與自信——

「蔡醫師,我已經下定決心了!我要手術,我想一勞永逸把打呼治好!」

他聲音洪亮、態度堅定,對手術充滿期待,彷彿這場手術就是他人生的翻轉點。

但,我看著他的睡眠報告、內視鏡影像,心裡卻只升起一個想法:

「很抱歉,我不能幫你開這一刀。」

我詳細檢查他的結構,並沒有急著回答他的請求,而是用最溫和的語氣告訴他:

「您下巴後縮嚴重,距離正常咬合位置約有1.5指幅;BMI超過34,屬於重度肥胖;扁桃腺體積非常小,幾乎沒有多餘組織可以處理。最大問題在於——您的舌頭非常大,幾乎塞滿整個口腔後方空間。」

「這樣的氣道結構,手術效果可預測為極差。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結構限制,我們可以預見它的失敗。」

他一時靜了下來,表情有些錯愕,也帶著一點委屈:「可是我真的想改變,其他醫師也有人建議可以做啊……」

我看著他,用最誠懇的語氣說:「我不是不願意幫你,而是我更在意你白挨一刀之後的失望。在這個時間點,我開啟了『上帝視角』,幫你預測手術結果的代價和風險,

就是希望你能做出真正對你有益的選擇。」

他最後沉默地點點頭。

我幫他轉介睡眠技師進行CPAP面罩配戴與壓力設定。

一週後回診時,他換了一種氣質:

臉色紅潤依舊,但多了一種踏實的安心。

「蔡醫師,感謝你沒有讓我衝動開刀,CPAP配戴其實比我想像中順利,睡得也好多了!」

他笑著說:「我太太說我現在晚上一點聲音都沒有,簡直像換了一個人。」

那一刻,我也鬆了一口氣。

不是每位病人都該開刀,也不是每位醫師都要為了迎合期待而妥協。

醫療的價值,不在刀開得多,而在每一次決定,是否真的對得起病人的長遠健康。

真誠地拒絕,有時是更高明的成全。

而我想當的,不是手術醫生而已,而是一位值得你信任的人生守門員。

如果你也在OSA治療的路上感到迷惘,

歡迎來聊聊,我們一起用最科學的方法,找出最適合你的那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