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0年4月21日 星期二

防疫期間為何應避免噴霧治療




防疫期間盡量不要做噴霧治療


武漢肺炎有許多感染者是沒有發燒,症狀輕微,甚至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的。所以,各科醫師只要有看診,就存在風險。尤其是耳鼻喉科、牙科等需要張口檢查,做治療的科別,被感染的風險更高。因此,在防疫期間,醫師看診時應停止噴霧,抽吸鼻涕等治療。我們要更謹慎小心保護自己。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病人。



Local treatment should be avoided during coronavirus pandemic


Many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fection have no fever, and the symptoms are mild or even asymptomatic. So there is a risk in every specialty as long as there is a visit. In particular, the risk of infection is higher in ENT, dental and other specialties that require open mouth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When we do nasal local treatments, the spray and moisture tend to escape from the opposite nasal cavity or mouth. If we frequently spray local treatment, the released mist may carry the virus, causing the virus to continue to spread.

Therefore, topical treatments such as aerosol spraying and nasal aspiration should be avoided during doctor's visits during the disease prevention period. We need to be more careful to protect ourselves. Because you can only protect your patients if you protect yourself first.


台灣的嚴格防疫策略才是對的!


台灣距離中國近,航班多,交流密集。當初全世界都認為台灣一定守不住,完蛋了。但最後我們能夠堅守下來,真的,非常不容易。台灣的政府團隊,醫護同仁表現真的很棒,百工百業也全力動員協同作戰,防疫能力受到世界的肯定,國際媒體紛紛報導。真的很棒! 做得好,就給讚,不必害羞。

如今,世界各國如伊朗,義大利,南韓,都已經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情況十分嚴峻。甚至有人說,反正武漢肺炎遲早會造成社區傳播,所以現在就不用防堵。也就是既然防不住就不要防了,這是正確的嗎?

我們知道,在防疫的過程中,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我一定會很輕鬆。但是輕鬆之後要面對的,是武漢肺炎如洪水般的大爆發。一旦爆發大規模感染,可癱瘓整個醫療體系,造成患者死亡率急遽上升。

知名國際期刊LANCET最新研究指出,武漢肺炎發生率越高的地區 (也就是中國的湖北省),當地的死亡率也越高。








這就是醫療體系崩潰的結果。到這個時候,不只是武漢肺炎患者沒有負壓病房可用,甚至連其他的急重症恐怕都找不到醫院救治。慢性病患者也因為不敢到醫院看病,把小病拖成大病,造成各種急重症慢性病的死亡率大幅上升,這絕對是最糟糕的情況。

因此,台灣的嚴格防疫策略才是對的!我們努力多擋住病毒幾個月,讓我國口罩/防護衣的產量可以倍增,篩檢的量能也提升數十倍,各醫院也有更多時間進行防疫的規劃與整備。

我們努力多擋住病毒幾個月,讓國內有能力製造特效藥,單株抗體,甚至有疫苗可以施打,還有各國治療經驗可以參照,這絕對是大優勢,可能減少數萬人的死亡。

總結來說,現在防疫做得越好,我們就擁有越多資源與能量來面對未來的挑戰。感謝台灣政府,醫護人員,各行各業,全體國民為防疫所做的努力。相信我們一定能夠防疫成功,將傷害降到最低,台灣,加油!


蔡明劭 醫師

【現職】
嘉義長庚耳鼻喉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國際期刊 Asian Journal of Surgery 編輯委員
國際期刊 Laryngoscope Taiwan Edition 編輯委員


【學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林口長庚醫院教學優良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服務優良醫師
長庚醫學研究獎青年獎 2018
杜詩綿教授優秀論文獎 2019
第一十六屆國家新創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