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瘦瘦的女生為何鼾聲如雷?醫師揭密背後關鍵!
多數人認為打鼾是壯碩或過重者的專利,但事實上,許多體型纖細的女性在睡眠時卻鼾聲如雷,甚至吵得枕邊人夜夜難眠。對此,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科蔡明劭醫師指出,打鼾與體重未必直接相關,關鍵常常出在氣道結構、舌頭位置、鼻塞狀況,以及荷爾蒙變化等因素。







回到嘉中母校傳承,醫者之路從這裡啟程
今天回到嘉義高中,進行四小時紮實的授課,指導高年級學弟妹準備醫學系面試,也和一年級同學分享「醫者之路:成為一位醫師前,你該準備好的事」。希望把這些年累積的實戰經驗與哲學思維,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
打呼不是遺傳,可能是腺樣體在搗蛋!
「醫生啊,我老公打呼像卡車,結果女兒也學會了,一搭一唱,全家沒人睡得著!」這是我門診常聽到的抱怨。但別急著怪遺傳,小朋友打呼,元兇常常不是爸,是——腺樣體!
📌 腺樣體是什麼?為什麼這麼「愛作怪」?
腺樣體,正式名稱叫「咽扁桃體」,位在鼻腔正後方,是一團淋巴組織,負責過濾空氣裡的細菌與病毒,是孩子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
不過這位「守門員」有時太敬業,遇到過敏或感染時會腫大,堵住呼吸道,導致小朋友晚上打呼、嘴巴開開睡覺,甚至反覆鼻塞、鼻涕倒流、中耳炎,搞得爸媽比孩子還睡不好。
😴 小朋友打呼,不是小事!
有些家長會說:「小孩打呼有什麼關係?我老公也從小打到大!」但我要提醒,小孩的打呼,其實是身體在求救。長期呼吸不順、睡不好,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導致長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白天愛發呆,甚至因為張嘴呼吸,臉型也可能改變,變成所謂的「腺樣體臉」。
一句話,不好好睡,可能真的會「輸在起跑點」。
💊 一定要開刀嗎?可以吃藥嗎?
治療初期,我們會使用鼻噴劑或抗過敏藥物,控制發炎狀況,但若腺樣體已經大到堵住呼吸道,藥效有限,就需考慮手術切除。
聽到「開刀」這兩個字,很多家長會眉頭一皺,但請放心,現在的手術方式早已進步許多!
🔧 微創氣化棒,讓手術更安全舒適
過去腺樣體手術用「刮匙」,從嘴巴伸進去刮除,出血多、術後痛;而現在,我們使用**「微創氣化棒」,搭配鼻內視鏡導引**,手術視野清楚、操作精準。
氣化棒的優點在於:一邊「氣化」腺樣體、一邊同時止血,不但流血少、術後疼痛低、恢復快,通常隔天就能正常吃喝,爸媽也能放一百個心。
🧸 孩子睡得好,全家才真的好
如果你的孩子晚上打呼像吹風機、白天嘴巴老是開開、總是鼻塞感冒,別忽略,可能是腺樣體在搗蛋!
現在的醫療技術進步,手術不再是可怕的選項,而是一道讓孩子恢復健康的光。找值得信任的耳鼻喉科醫師,好好評估、對症治療,讓孩子一夜好眠、快樂成長,全家也能從此告別「打呼交響曲」!
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
打呼手術推薦醫師|蔡明劭教授: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的領航者
你是否因為「打呼」而飽受困擾?你不是一個人。
許多患者常因嚴重打鼾被迫與家人分房睡,甚至在白天經常昏沉疲倦,長期下來影響健康與生活品質。更嚴重者可能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不僅影響睡眠,更增加高血壓、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
當藥物與呼吸器治療無效時,外科手術治療往往成為關鍵選擇。
🏥 專業推薦|打呼手術首選醫師:嘉義長庚蔡明劭教授
蔡明劭醫師為耳鼻喉暨頭頸外科專科醫師,睡眠醫學專科醫師,現任嘉義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專精於:
-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SA)評估與手術
-
達文西機器人輔助手術(Da Vinci TORS)
-
鼻中膈彎曲與鼻道內視鏡微創成形手術
-
顎咽成形術(UPPP)與舌根減積手術
👉 行醫二十年,累積超過10,000例以上手術經驗,專長於客製化的多層次手術設計,幫助患者擺脫打鼾與白天疲倦的惡性循環。
✅ 專業評估,不再「一刀了事」
蔡教授強調:每位患者的呼吸道狀況不同,手術不能一體適用。
在進行手術前,會安排:
-
睡眠檢查(多導睡眠檢查 PSG)
-
內視鏡鼻咽道與舌根評估
-
必要時進行藥物誘導睡眠內視鏡(DISE)
透過這些精密評估,為每位患者打造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 打呼手術後的改善有多明顯?
許多患者術後回診表示:
「我終於可以和太太同房睡覺了,打呼聲完全不見了!」
「白天精神變好,反應也更靈敏,人生彷彿重新開始。」
術後通常需住院觀察,配合復原與追蹤,術後合併生活習慣調整,睡眠品質顯著提升。
📍 醫療機構資訊
醫師姓名: 蔡明劭 教授
診所/醫院: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
專長: 睡眠手術、打呼治療、達文西手術、耳鼻喉專科
預約方式: 可透過嘉義長庚官網或掛號系統預約門診
🔎 常見問題 Q&A
Q1:我有打呼但不確定是否需要手術?
建議先進行睡眠檢查與專科門診,由醫師判斷嚴重程度,以及是否適合以手術治療。
Q2:手術會不會很痛?恢復期多久?
現今以微創技術與止痛管理為主,蔡教授手術經驗豐富,多數患者術後1-2週內完全恢復正常工作與生活。
Q3:我怕開刀失敗,該怎麼辦?
蔡醫師會根據影像與睡眠資料進行科學化分析,術前與您溝通清楚風險與預期效果。蔡醫師的長庚睡眠治療團隊手術後病患滿意度達95%以上,95%以上病患的睡眠品質,打鼾,白天精神,及檢查數據都顯著進步,蔡明劭醫師團隊以高品質治療與極高安全性著稱,不僅深獲患者信賴,也被譽為全球最優秀的睡眠醫療團隊之一。
🔔 結語
如果你正被打呼、白天疲倦、夜間窒息感所困擾,不妨把握一次機會,找尋專業幫助。
打呼不是笑話,它可能是健康危機的警訊。
選擇經驗豐富、團隊完整的醫師,是您邁向健康人生的第一步。
誠摯推薦——嘉義長庚睡眠外科權威:蔡明劭教授。
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蔡醫師的診間謬思|生命,需要怎樣的尺度?
行醫二十年,有時候我會在診間靜靜思考:
面對生命,面對病痛,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尺度去看待?
年輕時,我總以為,凡事必須盡善盡美,
每一位患者都應該治癒,每一個問題都要解決。
所以,偶爾遇到病情未竟如願時,便難免自責,甚至懷疑自己。
一點點小差池,便放大在心中,成了無法釋懷的枷鎖。
但隨著歲月累積,逐漸明白:
對生命的關懷,必須抓住一個適當的刻度。
在不同情境中,應用不同的尺度去思考與行動。
若太過執著於末節的小事,只會讓人陷入自我折磨,
抓不住真正該幫助患者改善的核心。
若因一位治療結果不理想的患者而憂鬱喪志,
甚至一蹶不振、失去行醫的勇氣,那更是失了本心。
可是,若以過於宏觀的角度俯視——
將生老病死、成住壞空視為宇宙的自然循環,
那麼,醫療本身似乎也變得可有可無了。
到頭來,乾脆什麼都不做,只能節哀順變。
這樣,豈不又走向了另一種極端?
所以,歷經行醫二十年的洗禮,
我漸漸走向了中庸之道。
既不困於小節,也不虛無遠觀,恰如其分地護持每一段生命的旅程。
正如莊子所言:「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明知天地無常,卻仍以安然之心面對,盡人事而後聽天命。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知道有些事無法強求,卻仍盡心盡力;
面對無常,安然以對,而不是消極放棄。
行醫,不是奢求永遠戰勝死亡,
而是在有限的光陰裡,努力為每一位病人爭取更好的明天。
不是盲目樂觀,也不是虛無放棄,
而是在積極與豁達之間,找到一條平衡的人生之路。
我想,這就是一位醫者,
既能夠全力以赴幫助病患,
又能在無常中保持一顆溫柔而堅定的心,
不被一時成敗所困,不被無常流轉所擊倒的,
真正的修行。
蔡醫師的診間謬思|德術兼備,缺一不可
在台大醫學系求學時,每週二下午的醫學人文課,總是特別令人期待。
二號館的教室裡,我們圍坐討論一個個重要而難解的問題。
有一次,導師拋出了一個問題:「醫術精湛重要,還是態度親切重要?」
教室裡立刻熱烈辯論起來。
有人認為,醫術是醫師最基本的責任,技術不佳,無以救人;
也有人指出,醫師的態度能影響病患對治療的信任與配合,是療癒過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們甚至假設了兩種情境:
只有醫術精湛,態度生硬冷漠;
只有態度親切,卻缺乏專業技術。
當時的討論結論已不可考,但自台大醫學系畢業後歷經二十年臨床歲月走來,今日的我心中有了更加堅定的答案:
德術兼備,缺一不可。
所謂「德」,並非單純溫柔婉約,
而是設身處地為病患著想,以患者的最大利益為依歸。
不論醫師性格溫和或剛毅,溫暖或果斷,
只要心中以病患為中心,能真正理解患者需求與恐懼,並以專業行動支持與引導,
便是醫德的體現。
而「術」,則是醫師立身之本。
唯有堅實的技術與判斷力,才能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改善健康。
醫術與醫德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
少了哪一方,醫者之路都難以走得長遠而光亮。
這,就是我從學子時代一路走到今日診間的體悟。
一種經得起時間與生命考驗的,醫者之心。